跳至正文

测量光栅的工作原理及精度等级解析

测量光栅基于光电传感与光学干涉原理实现精密位移测量,其精度等级跨越微米至纳米量级,核心机制及精度体系解析如下:

一、工作原理:光学放大与信号转换的三阶段

光幕生成与遮挡检测‌
发射器产生平行红外光束阵列,形成密集光幕;物体通过时遮挡部分光束,接收器感知光强变化并输出开关信号,实现基础物体检测。

莫尔条纹位移放大‌
当标尺光栅与指示光栅以微小角度(θ)重叠时,刻线干涉生成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光栅移动一个栅距(ω),莫尔条纹移动一个周期(W),位移放大倍数达 ‌W=ω/θ‌(θ≈0.01rad时放大100倍)。

电子细分提升分辨率‌
光电元件将正弦波莫尔条纹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辨向电路和插值算法实现信号细分。例如:1μm栅距经4096倍细分,分辨率跃升至 ‌0.24nm‌。

二、精度等级体系与应用场景
精度等级‌ ‌技术支撑‌ ‌典型场景‌ ‌来源依据‌
微米级(±1μm)‌ 基础莫尔条纹检测 数控机床定位、卷材纠偏
亚微米级(0.1μm)‌ 高密度刻线(6000线/mm)+ 抗干扰设计 精密零件加工、半导体检测
纳米级(±0.1nm)‌ 激光干涉校准 + 超细分算法 光刻机晶圆台、引力波探测

注:实际精度受环境温度、机械振动及信号噪声影响,需定期激光干涉仪校准。

三、精度保障技术
误差均化效应‌:莫尔条纹由数百条刻线共同生成,平均化局部刻划误差,提升整体测量稳定性。
差分抗干扰‌:输出Sin+/Sin-/Cos+/Cos-四路差分信号,抑制电磁噪声,保障±1nm重复精度。
温漂补偿‌:内置温度传感器动态修正热膨胀导致的栅距变化(如钢铁材料11μm/℃·m)。
四、技术演进方向
智能校准‌:融合AI算法实时补偿非线性误差,降低人工维护频率。
超表面光栅‌:利用纳米结构调控光波相位,突破传统衍射极限,向皮米级精度演进。

光栅的精度本质是 ‌“光学杠杆放大 + 电子信号榨取”‌ 的技术协同,未来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潜力显著。

《测量光栅的工作原理及精度等级解析》有1个想法

  1. Pingback: 安全光栅_安全光幕_测量光栅_测量光幕_红外线传感器_深圳市新颖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