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场景中,AGV(自动导引车)的安全防护面临动态障碍识别、多向碰撞预警及复杂工况适配三大挑战。多光束光幕通过空间分层感知与智能决策算法,构建了覆盖360°的全向防护体系,推动AGV安全标准从“被动避障”向“主动防护”升级。
1. 三维空间防护架构设计
传统AGV多采用单层激光雷达或超声波传感器,存在高度盲区(如儿童蹲姿、低矮货架)。多光束光幕采用垂直分层光束矩阵,在AGV四周0.3-3米范围内形成五层检测带:
底部层(0-30cm):检测地面散落物与低矮障碍
中部层(30-120cm):识别人体下肢与标准货架
顶部层(120-200cm):捕捉悬空设备与异形装载物
每层由14-32束红外光构成,分辨率达20mm,可实现立体空间内障碍物轮廓建模。
2. 动态响应机制创新
基于TOF(飞行时间)技术的多光束光幕,可实时计算物体接近速度与轨迹。当检测到人员侵入时,系统根据风险等级启动分级响应:
预警区(1.5-3m):AGV降速至0.3m/s并触发声光警示
制动区(0.5-1.5m):切断动力并激活电磁制动器(制动距离<0.2m)
紧急区(<0.5m):启动反向驱动补偿位移,防止惯性碰撞
该机制较传统方案提升制动精度达60%,避免急停造成的货物倾覆。
3. 环境适应性与系统集成
采用IP67防护外壳与抗振动结构(5-500Hz),确保在粉尘、油污及AGV高频启停(≥200次/小时)工况下稳定运行。通过EtherCAT总线与车载控制器实时交互,延迟控制在8ms内,同步更新电子地图中的动态障碍物坐标。在汽车焊装车间实测中,多光束光幕成功识别0.5mm厚金属飞溅物,误触发率低于0.01次/小时。
4. 人机协作场景扩展
通过可编程屏蔽功能,光幕可设置虚拟安全门:当AGV进入预设工位(如充电区、装卸点)时,自动解除侧向防护,允许操作人员近距离交互。在医药仓储场景中,该技术使AGV与人工拣选区的协同效率提升40%,同时将碰撞风险控制在SIL2安全等级。
技术演进方向
新一代多光束光幕正融合3D视觉与毫米波雷达,构建多模态感知网络。某锂电池企业部署此类方案后,AGV综合稼动率提升至92%,安全事件归零。随着ISO 3691-4标准的实施,多光束光幕将成为AGV人机共融生态的核心技术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