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冲床历来都是高效率的设备,同时又是事故的高发区域。一旦操作人员把手伸到模具区域内,即使是一瞬间的犹豫,都会导致严重的损伤。护栏,双手按钮和脚踏开关等传统防护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但是仍然不能真正规避误操作。因此安全光栅在冲压设备中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智能保护者”之一。
那么安全光栅装在冲床中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为什么在取代某些传统的防护方式呢?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个主动防护而不是依靠人们的认知
许多冲床事故都来自侥幸心理,疲劳操作或者赶工状态等。安全光栅并非是提醒式的保护而是主动拦截的保护。
当有人或异物侵入危险区域时,光束受到阻挡,冲床应立即停止或者禁止向下运动,不留事故发生的可能。相较于“提醒”、“注意”和“不准靠近”,这种方法更为实际,因为它并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是依赖于技术的判断。
二、非接触检测、无操作节奏影响
传统的护栏,机械防护罩在装料,取件和调试过程中有时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安全光栅利用红外光束进行探测,不需要接触、不遮挡视线、对操作路径没有影响。
操作人员能正常送料,摆件和定位,在不引发光束遮挡的情况下,冲床可按原工艺进行操作。这种灵活性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率。
三反应速度要快而不能拖慢节拍
冲床的生产效率较高,节拍感知十分灵敏。高品质的安全光栅通常能在10毫秒至20毫秒的时间范围内做出几乎即时的响应。
当人们面对光幕刚伸手时,冲床将停止工作或者禁止冲程的进行,并且没有形成显着的延迟。即不能以牺牲安全和降低产能为代价。
四安装方式灵活,与各种冲床结构相适应
不管是开式冲床,闭式冲床,气动冲床,机械冲床或高速冲床中的安全光栅均可以通过支架,侧装和上装的形式灵活排列并覆盖危险区域。
常用的安装位置有
模具工作台前
两边送料区域
机器人上,下料口
人工放件定位
垂直面在安全距离之内
根据模具的尺寸和操作的习惯,我们甚至可以调整其高度和光束的密度。
五、检测范围可调节,人经过不会误触
现代安全光栅既具有高密度的检测型又具有分辨率可调的特点。例如,要求截获的不是臂肘而是双手,可选分辨率为14毫米和20毫米;如果你的目标是整个上肢,那么可以选择30到40毫米的距离。
检测高度还可以根据冲床台面及模具的高度进行设置,既可以拦人又不会对送料及自动上、下料的结构造成干涉。
六配合冲床进行停机控制
光栅不单独发出报警,而直接通过安全继电器或者安全控制器和冲床电控系统相互锁定。
常用的联动方式有
停止滑块向下滑动
切断冲程信号
解除冲压模式下
报警提示,锁定运行
配合双手按钮联动使用
和脚踏开关的互锁机制
这样就使保护由“提示”上升为“制动”。
七、符合法规标准、有利于验收和鉴定
在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出口设备或者是安监要求比较严格的厂房,如果冲床没有安全光栅或者是等效防护就不一定能通过检查或者是安全评估。
具备认证的光栅产品(如通过ISO13849或CE标准)可提升设备合规性,也有助于企业通过体系审核。
八、成本可控、长远更省
一些人认为光栅只是一种“额外开销”,但是从长远看却不失为一种降成本之选。
降低工伤风险
避免停产事故的发生
减少了补偿和检修成本
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提高用工管理等级
许多厂安装光栅以后,一次意外就减少了,人的胆子也更大了,效率倒是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