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气动冲床安全光栅无形屏障的监测机制

气动冲床安全光栅通过光电传感技术构建无形保护屏障,其核心流程如下:

一、‌红外光幕的生成‌

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协同作用‌

发射器内置多组红外发射管,以特定频率发射平行红外光束;接收器配备光敏元件,与发射器对向安装于冲床危险区域两侧,形成覆盖模具闭合区的光幕网络‌。
光幕密度由光束间距决定,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物体的监测需求(如小至手指或大至工具)‌。

光幕屏障的构建‌

通过横向或纵向排列的多束红外光,形成二维或三维的密集光网,确保冲压路径完全处于监测范围内‌。
光幕范围与冲床作业区域高度匹配,例如覆盖模具上下运动轨迹及操作员手部活动范围‌。
二、‌遮挡检测与信号处理‌

光束阻断判定‌

当人体或物体侵入光幕时,部分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器的对应光敏元件无法接收完整信号,触发电压或电流的突变(如高电平转为低电平)‌。
系统通过逻辑电路分析遮挡状态,区分短暂干扰(如飞屑)与危险侵入(如手部停留),降低误触发概率‌。

抗干扰设计‌

采用调制红外光技术(如脉冲频率编码),避免环境光(日光、灯光)或其他设备电磁干扰影响信号稳定性‌。
部分光栅内置冗余设计,通过多通道信号校验确保监测可靠性‌。
三、‌动态监测与自检机制‌

实时动态响应‌

光幕以毫秒级频率持续扫描,确保对快速移动物体(如高速冲压下坠的模具)的实时监测‌。
信号处理单元与冲床控制系统直接联动,遮挡事件触发后20ms内发送紧急停机指令‌。

自检与故障预警‌

光栅周期性检测光束完整性,若发现发射器故障或接收器偏移,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强制设备进入安全状态‌。
部分高端型号支持远程状态监控,通过PLC或HMI界面显示光幕工作状态(如光束覆盖率、响应时间)‌。

气动冲床安全光栅通过发射器与接收器的红外光幕协同、信号逻辑分析及快速响应机制,构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无形监测屏障。其技术核心在于光幕的密集覆盖、抗干扰能力与毫秒级响应,既保障人员安全,又适配高速冲压的严苛工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线客服